存折是金融机构发予客户的重要存款凭证,一个小小的折子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广西农村信用社主要扎根于农村,承担了乡镇地区的新农合、养老、低保、田亩补贴的发放工作,农民几乎是人手一本存折。
2013年,我进入信用社工作,初来乍到,看着满营业厅的父老乡亲人手拿着一张排队票,在等候办理存取款业务,而就在一旁的存取自助机,却时常处于无人使用状态。对此我大惑不解,直至后来与一名李大叔相熟,才知道了答案。
李大叔六十出头,每个月都会来一次银行,每次来都会花上一两分钟静静地看着定期一本通存折上的数字,接着确切地告诉我,他要领取哪一笔到期的定期存款,而且只领取利息。在李大叔的定期存折上有二十多笔定期存款,但金额并不大,存期一般在三到六个月居多。办理完成之后,大叔会花几分钟看看存折,然后满足地走出营业厅。
李大叔告诉我,里面的每一笔数目他都记得很清楚,哪一条是他卖猪所获得的金额数,哪一笔是他种植稻谷的收入款,哪一个数字是子女汇给他的生活费……再细点,他会告诉你,当年存了8000元钱所得的利息,用来支付了求学在外的儿子半个月的生活费;他存的哪一笔数的起存时间是老伴的生日,他会在每年的那一天支出利息来买酒菜回家一起庆祝……每个数字都成为大叔对于过去生活的怀念,每个金额都有他对未来的那一份期盼。
席幕容说“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对于类似于李大叔这类的客户而言,一本存折就是一本岁月的书,写满了奋斗和风华。一线柜台的工作让我们有幸成为记录这些故事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