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成长拔节有声!

“我与农信共进步的10年”主题征文大赛十佳作品

作者:钦州 庞慧玲    日期:2015-10-09 01:51:47

     “您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眨眼间,这句常挂嘴边的问候语,已伴随自己走过了300多个日子。

 
    300多个日子,菜鸟如斯,和大多数农信新人一样,极尽白纸一张的姿态,沉下身子,不断深扎细学,努力蜕变、成长。
 
    思潮回涌,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悉数呈现,让人百般感怀。
 
    实习的第一天,看着营业大厅内人头攒动,无比喧嚣逼仄的场景,脑子触电般地懵了一下。虽有所心理准备,但真切地接触到乡镇营业环境时,还是不由得慌了神。我不知道面对如此庞杂的客户群体时,不知该如何置身混乱之外有条不紊地办业务,不知道如何应对客户诸如“密码是什么”、“帮我签名”之类的各种令人匪夷所思哭笑不得的要求……
 
    老同事们见怪不怪,全然不受玻璃窗外的干扰。呼号、办理、再呼号,镇定自若。彼此各自忙碌,亦配合有度。较之玻璃窗外的杂乱熙攘,三尺柜台内老同事们举手间尽是干练、职业。不乱于心,不困于境。
 
    万事开头难。非专业出身,连 “卡把”、“扎帐”“碰库”的概念都闻所未闻、不知不解。老同事们虽热心传教,但工作忙碌之余亦无法一一释义解惑。更多的时候,自己站在老同事身后一边观摩学习,认真听取操作要点讲解,一边拿着笔记本格外仔细地记录每个临柜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心里不免或多或少的战战兢兢,生怕有所遗漏,以致在工作中出现操作环节上的失误,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下了班,自知基础薄弱,更是不敢懈怠的。温习学习笔记、默记操作代码、学习双指点钞、练习传票录入、查阅相关金融书籍……始终奋力补拙,迎头赶上。
 
    天道酬勤。临柜之初如履薄冰的忐忑不安逐渐褪去,业务技能日益娴熟,成长如竹拔节有声。
 
    记得初来乍到,每每遇到加油站的油款入账,总归受挫不已。款额大、零钱多、钱币皱,老板脾气暴躁,喜欢不停地敲打手指催促:“赶时间呢!办理快点行吗?”加油站的油款,一时成了众人眼中的烫手山芋。毋庸置疑,它更是自己当时的工作噩梦。
 
    时过境迁,加油站的油款不知不觉中,已成了小菜一碟。较之以前毫不耐烦的一脸愠色,加油站老板,一改常态,离开时总会道一声:“多谢靓女啦!”这一句稀松平常的“谢谢”对初涉金融尤显稚嫩的自己而言,无疑是莫大的肯定和鼓励。
 
    从对金融一无所知、懵懂无措到业务轻车熟路渐入佳境。除却业务技能的成长,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客户,更丰沛了我的情感认知,让我对众生百态有了更多的感触。
 
    身处基层一线,我们的客户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却有着淳朴善良的秉性。我曾遇着一位阿姨,在为其办理取款、换折的短暂过程里温和地跟我说了六句“谢谢”;也曾遇着哆哆嗦嗦地输错了好几次密码的老大爷,在自己的耐心指导下总算输对密码时一个劲地跟我道歉:“老了不中用了,给姑娘添麻烦了。”我还在坐大巴回家的路上,遇着司机师傅无比兴奋地跟我说,“姑娘,我认得你,你是农信社的。你前几天还帮我办过业务咧!”尽管我尴尬地表示并无印象,师傅却毫不介怀,依旧十分热情,坚持不收取我的车费,一路更是礼遇有加。
 
    这些淳朴善良的谢意,让我心存感激的同时,亦明白了农信人的情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善待老者,帮助弱者,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这又何尝不是农信社“根系三农,服务三农”的情怀大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