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火村火起来了!

“我与农信共进步的10年”主题征文大赛优秀作品

作者:防城港 朱乾振    日期:2015-10-13 10:02:56

    老家地处中越边境线上,河对岸便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越南。这是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却有个响亮的名字——里火。按我的悟析,可理解成春天里的一把火,烈焰跃动,光芒红火。

 
    在我记忆中,这是个吃水靠肩挑,照明靠点煤油灯,赶集靠双脚的边远村落。这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祖祖辈辈都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没有文化知识,更不懂什么叫科学种养,每次收割回来的稻谷勉强度日,没一粒余粮。住的是低矮透风的篱笆房,每到冬夜,常被冻醒,无法入睡,只好生一堆火,全家人围坐在旁边烤火,直到天亮。条件的艰苦,日子的艰辛,让人尝遍了辛酸苦辣,激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村干部组织大家,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共同商讨如何发展经济,解决自身的困难。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们这里四面环山,土地肥沃,雨水充沛,适合种植果树,像我们祖辈留下来的荔枝、龙眼、柑橘等,都是我们这里常见的,挂果率极高。加上当时货源紧俏,十分畅销,种植果树不失为一条致富门路。
 
    然而,我们窝在山沟沟里这么多年,大伙日子都过得紧巴拮据,手头上没有什么积蓄,到处东挪西借,但还是杯水车薪,资金缺口很大。发展种植,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才行,不然就是空谈一场。遇到困境,很多人心里犯起嘀咕,想打退堂鼓。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爱莫能助,左右为难,无奈之下,只好到乡里找政府帮忙想办法。
 
    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我们顺利找到了农村信用社,黄主任热情接待我们,细致听取我们的情况汇报,认真了解我们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后,表示大力支持种植经济果木林,并嘱回去尽快整理好相关资料。临时,我们握着黄主任的双手说:“太感谢联社对我们农民的支持了!”他亲切微笑着说:“我也是农民出身,为农民兄弟排忧解难,服务三农工作,是我们的宗旨和职责,希望你们好好干,闯出一片新天地来。”言语令人感到无比欣慰与温暖。
 
    那时,正值春寒料峭,联社的同志冒着寒风细雨,踏着泥泞小路来到村子,挨家挨户详细调查,仔细评估实际情况,做好评估记录,每事每物都询问得详细具体,十分敬业尽责。他们回去后,如实向上级反映我们村的情况,得到了联社的支持,领导对此十分重视,特事特办,快速审批放贷。在一周时间内,我们就全部拿到1至2万元不等的贷款,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一下便解了燃眉之急,犹如及时雨一样滋润着我们心田。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信心满怀,立即着手采购种苗,分发到各家各户,顶风冒雨把果苗种好,在大伙的辛勤打理下,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枝丫一天比一天繁茂。为节省肥料开支,村子全民动员,把每粒农家肥都积攒起来,用于果树作肥,毕竟我们手上的资金不宽裕,省一点算一点。
 
    放贷之后,联社领导依然十分关心我们,心里时刻挂念着咱,在种植遇到技术难题或病虫害时,黄主任请当果树技术员的老同学来进行指导,为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感受到联社人的大爱与无私,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彼此紧紧相依。
 
    在辛勤耕耘和期盼中,我们的荔枝、龙眼、柑橘连获丰收。质量优,品相佳,咱的水果十分畅销,尚未到采摘季节,外地客商便订购一空。我们的收入也在逐年增高,过上了红红火火的甜蜜生活,一座座小洋楼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幸福画卷。
 
    漫步林间,看着一棵棵硕果累累的摇钱树,心情无比喜悦。就像是农信联社一样,在我们美丽壮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将幸福的种子洒遍八桂大地,长出茁壮的苗子,结满甜蜜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