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媒体视角

在新起点上谋求跨越发展

以改革为动力,推进转型升级,强化“三农”服务,广西农信将突出打好改革牌、“三农”牌、 转型牌、创新牌、风险牌、人才牌

作者:    日期:2015-09-29 08:54:06

  文/韦家干              《中国农村金融》2015年第18期 

 

    2005年9月28日,广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自治区联社)成立,拉开了八桂大地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恢弘大幕。 10年来,广西农信社坚持扎根八桂,砥砺奋进,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和县域金融主力军的作用,目前资产总额突破6000亿元, 存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桂盛借记卡发卡量突破2000万张,成为广西机构数量最多、服务网络最广、资产规模最大、资金实力最强,以及对“三农”和地方经济支持力度最大、纳税最多的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

 

    改革:实现六大蜕变


    改革10年来,广西农信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体制机制实现重大突破。积极推进省级联社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加大农村银行组建力度。目前,全区已有16家农村合作银行、18 家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业,农村银行组建数 占比达37.36%。全面开展增资扩股,不断优化 股权结构,实现100%投资股,法人股占比由改革前的4.29%提高至33.39%,民间资本占比 为97.12%,民营企业股本占全部企业法人股本 的90.42%。与此同时,设立了3家村镇银行。
    综合实力大幅增长。主营业务跨越发展,主要经营指标大幅增长。截至2015年8月末,资产总额7454亿元,存款余额5353亿元,贷款余额3468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8.7倍、10.1倍和8.9倍。
    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2014年财务总收入突破300亿元,达329.69亿元,增长 22.02%;经营利润达到127.09亿元,人均利润突破50万元,达到51.10万元。资本充足率12.8%,拨备覆盖率187.94%,不良贷款率2.39%,拨贷比4.49%,贷款损失准备缺口为0。各项监管指标比自治区联社成立时大幅优化向好,且全部优于监管要求。
   历史包袱化解取得历史性成就。2007年争取政府主导开展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清收不良贷款本息32.19亿元。2008年一举消化历年亏损挂账44.20亿元,全系统全面实现扭亏为盈,是全国消化历年亏损挂账最快的省级联社之一;成功兑付42.93亿元专项中央银行票据资金,是全国第二批第一个获得全额兑付的省份。
    金融服务实现科技支撑。不断开发应用电子银行产品,自动取款机、存取款一体机、自助服务终端从无到有,自动取款机数量居全区金融同业第一位。广西区联社还是全国农合系统第一家使用农信银共享网银系统对外开办业务、第一家开通iPad银行的省级农合机构。此外,广西农信推出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短信通,让区域农村金融服务更“接地气”、更“贴民 心”。
    风险管控取得明显成效。坚持把防范和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规范、严谨、稳健的风险管理文化。加强合规建设,依法合规经营,审慎开展业务,确保信贷平稳运行。2014年1月,自治区联社获评为“中国银行业2013年度法律风险管理先进单位”,是全国农合系统唯一一家,也是广西银行业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金融机构。

 

    发展:力推普惠金融


    10年来,广西农信社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全面履行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金融主力军的社会责任,多措并举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使农民得到实惠,将普惠金融的春风吹遍八桂大地。
    坚定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不动摇,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年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0513亿元,其中累计发放涉农贷款7761亿元。截至2015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762.53亿元,占各项贷款的82.0%,占广西银行同业的47.6%;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69.0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3.6%,占广西银行同业的48.1%。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双双接近全区银行同业“半壁江山”。
    立足“三农”优化服务,着力提高贷款覆盖面。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从原来的最高3万元提高到最高5万元,部分县域提高到15万元。自治区联社成立以来,累计有693.25万户农 户在农合机构获得贷款,占全区农户 总数的66.21%。截至2015年6月末,在农合机构有贷款余额的农户数达169万户,农户贷款余额1002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0%,农户贷款余额占全区银行业的67%。
    创新产品和服务,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全面推行“桂盛信祥 卡”业务,扎实推进“三权”抵押贷款,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及外汇业务,积极发展边民贸易贷款。量身定做创新推出了企业流动资金循环贷、贫困学生助学贷、库区移民权利质押“安心贷”、农民自建房“安居贷”、扶贫对象“致富贷”、党员信贷以及“金香蕉”和“金芒果”等特色农业信贷产品。
    推进信用工程建设,服务进村入户。广西农信社着力培育农村信用体系,扎实开展信用工程建设,通过对诚信农民贷款手续简化、额度放宽、利率降低、审批加快等,打造农村良 好金融生态。截至2015年6月末,为388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占农户总数的37%;对354万农户进行了信用评级,占农户总数的33.6%;创建了104个信用乡(镇)、1396个信用村、2284个信用组。整合农村金融资源,把惠农政策送到农民手上。广西农信社依托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日趋改善和银行卡的普及应用,使助农金融服务更具生命力。大力推进信息系统和支付清算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支付、农信银、银联、网上跨行支付、大同城、第三方支付等系统全面覆盖,实现了互联互通,建成了广西覆盖面最广、渠道最齐全的支付结算网络,实现了跨 行资金汇划乡乡通。为全区960多万农户免费开立近40个项目的各种惠农补贴账户,十年来免费代发惠农补贴5.14亿笔,金额2184亿元。
    创新建设服务渠道,打通金融 服务“最后一公里”。广西农信社着力抓好营业网点、便民服务点(自助)、电子银行渠道“三位一体” 的服务渠道建设,努力构建“全方 位、立体化、多层次、无盲区、全天候”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体系。2010年一举填补了全区37个金融服务空白点,实现了营业网点乡镇全覆盖,网点总数占全区银行同业的40%,县域以下网点占比86.4%。加快电子化建设,安装各种自助设备5527台、POS机45609台(其中“桂盛通”31663台),便民服务点达到了14795个,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跨越:打造转型升级版


    随着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的 “钻石十年”以及“一带一路”战略逐步落地,沿边开发开放进一步加 快,未来广西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 空间进一步拓展,区位优势“红利”和改革“红利”进一步充分释放,将为农合机构拓展业务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广西农信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的要求和自治区实施“双核驱动”(即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两大核心增长极)、“三区统筹”(即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统筹发展)的部署,以改革为动力,推进转型升级,强化“三农”服务,突出打好六张牌。
    打好改革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是广西农信适应新常态的主动变革。重点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以在更宽领域、更大范 围、更深层次上支持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战略新支点。同时,坚持股份制改革方向,按照成熟一家、组建一家的要求,稳步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信社、农合行组建农商行。
    打好“三农”牌。农村信用社的根基在农村,网点在农村,客户在农村,做好农村金融服务是广西农信的神圣使命,也是发展的根本。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牢固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不动摇,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真正解决“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打造广西最大的普惠金融体系。同时,在充分满足“三农”信贷需求的基础上,围绕全区“一带一路”“双核驱动”“三区统筹”等三大战略的实施,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新四化”产业,服务广西经济转型升级。
    打好转型牌。按照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的要求,大力 培育新的增长板块,增强发展后劲,促进提质增效。切实转变经营理念,走资本节约、创新驱动、内涵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抓紧建立健全与 完全市场化环境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系,实现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打好创新牌。加快推进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引领,是农合机构抢占未来竞争战略制高点的重点所在。要坚持面向市场、贴近 客户,根据客户需要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和服务,坚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人性化的服务;开展经营发展模式创新、产品服务创新,大力支持广西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等重点领域;审慎稳健开展金融创新,以更丰富的产品、更便捷的服务,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层次。
    打好风险牌。把防风险摆在更 为重要的位置,加强行业监测和风险预警,不断提高用法治思维推进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守风险底线,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化解处置风险力度,保持稳健经营态势,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打好人才牌。成就员工梦想, 让员工感受幸福、体验幸福、共享幸福,是广西农信发展的目标之一。广西农信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勤勉敬业、专注“三农”的员工队 伍。同时,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不断提升员工幸福感,促使企业上下形成“企业关爱职工,职工爱企敬业,劳动关系融洽,全员团结奋进” 的和谐氛围。

图/广西区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