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钞现点 民众参与热情高
在主持人介绍完比赛规则后,点钞决赛正式开始。上场的选手都拿出了点钞能手的架势,端坐于台上,个个都是信心满满、志在必得的样子。随着计时员一声令下,赛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只见钞票在之间飞快地翻转,“沙沙”作响,气氛也随之紧张了起来。每个选手都凝神专注于手中的钞票,持票、将钞票压成瓦形、清点、记数、扎把,所有步骤要一气呵成,稍有差池便满盘皆输。
(紧张激烈的决赛现场,选手在专心致志进行比赛。)
本次决赛用的是面额5元的真钞,可谓真枪实弹,比初赛时使用的练功券更有手感。根据胜出者“点多少拿多少”的比赛规则,每个进入决赛的选手除了能体验到“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美妙感觉,更有可能体味“现点现得”的真实快感。这一极具诱惑力的规则吸引了来自不同行业的民众的积极参与。据统计,在5月10日的初赛中,共有来自专业组的91名选手和来自业余组的157名选手参加了“海选”。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超过60岁,最小的刚满18岁。一位参赛的阿姨说,她年轻时是会计,点钞、珠算样样精通,这次的点钞比赛仿佛一下把时光拉回到从前。点钞、珠算都是很有岁月积淀的传统技能,这点在“阿姨辈”的选手看来出奇的一致进入决赛的刘先生表示,他是从微信上看到朋友转发的比赛公告后,专程从桂林赶来参加比赛的。他觉得这样的比赛“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活学活用 民间高手亮绝招
当今,尽管点钞已经实现高度“机械化”,但“手点”仍是银行工作人员必备的一项工作技能。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点钞机“非便携”的特点决定了民众处处离不开手工点钞。一名19岁的陆姓选手表示,她目前是一名学会计专业的在校生,点钞是其必修课之一,虽然点钞机非常普及,但“手点”仍有不可替代性,且更显专业。该选手凭借稳定发挥,在决赛中获得非专业组二等奖。
与陆姓选手一样,其他非专业组选手也表示对点钞这项传统技能的特殊感情和浓厚兴趣。“这几天连走路都拿着练功券在练习,就像和尚持珠念经一样。”一名参赛者笑称自己初赛晋级后用功备战,经过赛前培训的纠正,她进步很快。
在观众区侯赛的非专业选手中,有的专心致志地看着比赛,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有的手拿练功券寻找手感,口中念念有词。场下努力,场上收获。非专业选手当晚表现毫不逊色,获得该组一等奖的黄女士一共清点了360张钞票,平均每秒清单3张,比一些专业组选手还快出不少。
柳州市区联社员工、来自专业组的金银贞在决赛中表现出一如既往的高水准。据统计,在初赛阶段,晋级选手的平均成绩为每张钞票用时0.4秒。这一成绩在决赛中被远远甩在了后面。决赛中,金银贞在2分钟内共清点了500张钞票,平均每清点一张钞票仅用时0.24秒,点钞数量比初赛时多出了70张,获得了本次决赛一等奖。值得注意的是,包揽专业组一、二、三等奖的六名选手几乎全是老员工,仅有一名新员工获得了三等奖。
亦教亦乐 金融宣传效果好
作为本次比赛的承办单位之一,柳州市区联社提供的多项金融知识“菜单”也为选手们带来了诸多福利。
为了把比赛办成集竞技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全民赛事,该联社除了举办赛前培训班,派出点钞能手现场教学,还出动财务会计部、电子银行部、市场开发部等部门,为选手提供假币鉴别、电子银行业务及风险防范、投资理财等知识的培训。让选手们既能体验到比赛的刺激,又能学到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知识。
除了紧张刺激的比赛,在赛中空挡还穿插了知识抢答等互动游戏,让选手和观众都从欢乐中增长了知识。在决赛的统分环节,主办单位增加了盲点、盲眼辨假钞等与点钞有关的有奖趣味游戏,好玩又应景,连前来助阵的小朋友也加入其中。
盲眼识钞主要考验人通过触觉识别假钞的能力。其游戏规则是在一把练功券中加入一真一假两张钞票,选手蒙上双眼能找到该两张钞票并辨别真假即获胜。银行员工因职业关系,能轻易完成,但对一般观众来说仍有一定的难度。
这场风靡全城的赛事,不仅拉近了农信社与普通市民的距离,更拉近金融与民众生活的距离,为创新普及金融知识方式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