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9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召开的《2011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暨社会责任工作表彰大会上,广西农合系统的融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红水分社荣获“2011年度中国银行业最佳社会责任特殊贡献网点奖”,是全国银行业获此殊荣的10个网点之一。
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九万大山山脉腹地,有一座神秘莫测的大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元宝山,元宝山上融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红水乡分社多年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默默服务“三农”,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翻越“黄奈坡”的守望
因为人手少、交通不便、存贷款余额小、无法保本运作等原因,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红水乡信用分社于2002年撤点合并到白云乡信用分社。
这一合并, 给环山而住的红水乡2.1万名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同胞带来了许多无奈。从红水乡到白云乡,要翻越一座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黄奈坡。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山高路险,遇上冰雪天气,人车根本无法通行。现年已75岁的红水乡高文村村民滚学生是个低保户,为了领取每月50多元的生活低保,要翻山越岭到白云乡才能领取,而他所在高文村,距离白云乡信用社所在地70多公里,走路来回一趟需要一天的时间,坐车却要60多元的路费,领取低保金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随着中央扶贫政策和各种惠民资金的力度加大,村民外出务工经济收入逐步的增加,存取款难、贷款难、办事难等问题逐步凸显出来,能有个银行开到家门口成了全乡人民的盼望。
“不能让‘农村人自己的银行’这个承诺变成一句空口号!”该县信用联社理事会的班子成员多次召开会议后达成一致,哪怕是亏本运作,也要恢复红水信用分社。
2010年6月24日,红水乡分社重新开业。当天,村民自发地从四村八寨涌来,用自家的钱买来鞭炮燃放庆贺,把一直积攒在家中的现金存入信用社。一名退休的老职工高兴地说:“信用社又开到家门口了,这下可方便啦!”
在红水乡开设融水元宝山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加工企业的韦老板对信用分社的恢复更是拍手称快。韦老板每年要支付的茶叶收购款多达50多万元,由于没有金融机构,每次都得跑到邻乡信用社去领取,取太多现金放在身边也不安全,取少又不够支付给茶农,收购款的问题让他很纠结。红水分社的重新开业,让他收购茶叶的方式更加灵活方便,对于大户的茶农,直接到分社转帐,茶农到信用社刷卡就能领到钱。
“背包银行”撑起“三农”一片天
临近春耕,红水乡良陇村的田埂上走来两名身挎挎包的中年人,原来是信用分社的“支农服务队”下村送贷款来了,村民们看到他们,乐呵呵地打起了招呼,亲切地拉起了家常。
这是一年一度的“约会”。良陇村距离红水乡分社所在地有70多公里,山高路陡,骑坐摩托车都很难通过,村民来回一趟很不容易,何况留在家中耕作的大多数是老年人。
红水乡位于融水县城的东北部,距离县城100多公里,全乡总面积为133.84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委,28个自然屯144个村民小组,距离分社所在地最远的村屯百多里,有的自然屯目前还没有通车。这对于既要办理正常存、取款业务,又承担乡农户贷款发放任务,却只有4名工作人员的红水乡分社来说,工作量之大,任务多繁重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方便群众,每年春耕时节,红水分社都会抽出1-2名工作人员,开展下村支农服务,能骑乘摩托车的就骑乘摩托车,不能坐车的就走路,路途远的就在挎包里装上干粮。4名工作人员足迹遍布红水的每个角落。就是凭着这种发扬“老农金”传统,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转变支农服务观念,创新支农服务方式,增加“三农”信贷,将支农资金送到田间地头的精神,当地群众尊称他们为苗山里的“背包银行”。
家住良双村的种植户杨志强最近可谓春风得意。此前还一筹莫展的他,现在见人脸上就乐开了花。“多亏了红水信用分社啊,要不是小额农户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我现在还在发愁。”杨志强今年开荒种茶叶,眼见种茶的大好季节将过,却因资金不足而无法及时购买种苗。正在一筹莫展之际,红水乡分社获知此消息,通过小额担保创业贷款为其贷款5万元。这场“及时雨”使杨志强及时地栽上了茶叶,还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了50多亩。
红水乡所产的茶叶却是远近闻名。分社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当地的茶叶加工厂只有2家小型加工厂,根本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当地不少茶农想办厂加工,却由于资金不足而搁浅。了解情况后,分社信贷员对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后,向上级联社申请资金,扶助8家有加工技术的农户创建起茶叶加工厂,不仅解决了茶叶滞销贱卖的问题,促进茶农增收,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今,茶叶产业红红火火,成为红水乡主导的经济支柱。
虽然身处大山,千辛万苦,但为了那一份责任,那一份苗族同胞的期盼,他们依然奋勇前行。从重新开业至今,红水乡分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用行动诠释着一个个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动人故事,也续写着农信合人团结拼搏、奋斗崛起的精神意志。一年多来,累放农户贷款900多万元,受益农户1200多户。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更好地服务“三农”,红水乡分社成为当地群众的贴心人,被当地群众称为“自己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