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视察,他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视察时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广西农信社把准地方经济发展脉搏,立足本地,助农支小,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以金融力量助推螺蛳粉等产业发展壮大,香飘万里。
截至6月末,柳州辖区农合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78.42亿元,比年初增长40.12亿元,增幅4.77%,各项存款存量、增量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5.24%、48.98%,分别居当地同业第二位和第一位;各项贷款余额588.07亿元,比年初增长43.11亿元,增幅7.91%,存量、增量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4.5%、12.8%,存量市场份额继续稳居在辖区同业首位、增量市场份额居辖区同业第二。
一碗螺蛳粉,一座产业园
“小米粉大产业,做到这么大很不容易”。
从街边小店到舌尖上的中国,从单兵作战到产业联动,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化发展,如今,这一碗来自柳州的“智慧发明”已火遍大江南北。螺蛳粉不仅在近年来发展成了百亿级大产业,更是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产生巨大的产业示范效应,成为消费内循环的重要样本之一。
去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众多行业受到重创,柳州螺蛳粉产业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电商平台的助力宣传下,“螺霸王”公司订单量在短短一个月间翻了几倍,但受疫情影响,原材料供应不足、物流运输跟不上、融资成本高,企业陷入两难境地。柳州市区联社了解情况后,利用“4321”新型银企担保模式,联合柳州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其制定授信方案,新增授信3600万元,并为该企业申请财政贴息,为其节约利息30余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螺蛳粉背后的农信力量不止于此。
截至2021年6月末,柳州辖区农合机构共计支持螺蛳粉产业链835户,涉及金额21139.33万元,产业链上游支持户数511户,涉及金额3891.05万元;产业链下游支持户数324户,涉及金额17208.28万元。同时,柳州辖区农合机构协调推动螺蛳粉产业链协同发展,持续加大对田螺养殖业、竹笋、豆角种植等产业链支持力度,共支持农户螺蛳粉产业贷款654户、金额5927.6万元。一个日趋完善的产业链和多元的产业新业态正在柳州加速形成。
一条三农路,一颗支农心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广西农信社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不断适应金融市场需求变化,在抢抓螺蛳粉产业市场机遇的同时,继续做好服务“三农”主业,通过健全支农服务长效机制,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涉农领域等社会经济薄弱环节,积极为“三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他们来的及时,否则我也过不了这个难关”,柳州市太阳村村民廖荣兴说。为响应政府“退桉还竹”政策号召,他计划将自有的桉树林改种竹林,但苦于资金不足,计划迟迟不能兑现。柳州市区联社及时向廖荣兴发放了5万元农户信用贷款,帮助他顺利完成“退桉还林”计划,目前竹林年产值超20万元。这一消息传出去,村民们对“退桉还林”政策信心倍增,现该村退桉还林率已超过95%。
截至6月末,柳州辖区农合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06.69亿元,比年初增长21.09亿元,增幅7.38%,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95.04亿元,比年初增长4.66亿元。
一汪柳江水,一片农信情
九曲柳江穿城而过,沿着两岸放眼望去,一大批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金融机构的扶持下,逐渐形成涵盖钢铁、汽车、建材、农产品、家具、小商品等专业市场的产业链,广西农信社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金融力量。
为认真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政策要求,广西农信社结合柳州市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工程,加强对企业信贷支持,强化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企业的金融支持。截至2021年6月末,柳州辖区农合机构支持柳州市本级及所属县重大项目及重点企业贷款110.79亿元,积极支持工业加工、机械制造、食品等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山青水秀地干净”是柳州的城市名片。为支持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支持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广西农信社高度重视绿色信贷实施,加快推进柳州市绿色改革创新,助力柳州市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截至6月末,辖区农合机构绿色信贷业务贷款余额9.21亿元,其中投向生态环境产业8.52亿元,清洁生产企业0.4亿元,节能环保产业0.18亿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0.11亿元,全力助推柳州市打造“生态花园、五彩画廊”花园城市。
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广西农信社以实施“桂惠贷”为契机,主动对接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为小微企业提供专门机构、专门团队、专门流程、专门考核机制和专门信贷规模的“五专服务”,不断扩大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积极参与“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建设,落实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企业贷款难题。截至6月末,柳州辖区农合机构“桂惠贷”投放32.7亿元,完成2021年度投放计划的133.7%,为各类市场主体降低融资成本20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