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只要看到爸爸提回来几斤南宁月饼,我就知道准备过中秋节了。这份特殊的南宁月饼情结,多少年来萦绕心头,如缕缕轻烟,挥之不去。
儿时的零食很少,盼中秋的月饼就如同盼过年一样。那种月饼皮烤得有点发焦的香味,让人想上一年。记得当时的月饼包装得极简单,一般是四个月饼用一张红纸或黄纸卷起来,两头的纸分别折好塞进里层后可唤作一筒,分量为一斤,每个月饼的价格为一块多钱。除了月饼正面印着俩字标明它的口味外,也没有别的装饰了。
爸爸只买荔园食品厂生产的月饼,他说,正宗南宁月饼的味道是甜中带有咸味,而且搭配适中,皮薄馅足,吃了不腻、不厌。他一般会买两类口味的,一类是叉烧、伍仁,是大人喜欢吃的,一类是豆沙、豆蓉,我们小孩 子的至爱。买回来之后,是不能马上吃的,是要留到中秋之夜赏月的时候才能享用的。为防止被老鼠偷吃,爸爸要把月饼放入一个铝制大饭盒里,盖好盖子。
爸爸自小在南宁生活,由于爷爷奶奶在乡下整日忙着干活挣工分,无暇照顾孩子,就给爸爸随外婆及小姨在中山路住过,也在水街跟着他的姑姑生活过。爸爸至今还记得中秋节那天跟着小姨去买月饼好幸福,从民生路走回中山路的家,他双手捧着一筒月饼,闻着月饼的香味,脸上的笑容如朝阳一般绚烂。回到家,他抬头问小姨:“可以吃吗?”一生都疼爱他的小姨笑着点点头,他好舍不得吃呀,从农村来的他第一次闻到那么香的月饼。小姨说:“吃吧,过中秋节就要吃月饼。”他自此不能忘记南宁月饼的味道。到解放路小学上学后,他离开外婆和小姨搬到水街跟他的姑姑住,姑姑家孩子多,他带着表弟表妹们玩,他们在码头上看船,在水街上吃好吃的,所以他跟弟妹们的感情深厚,多年后还时常相互用娴熟的南宁白话忆当年。他说水街好吃的东西可多呢,有粉虫、粉饺、鸳鸯糊,多得数不过来。过中秋节时,整条街都是月饼的香味,姑姑切了月饼,他跟大家赏月吃月饼,月饼的美味冲淡了他对家乡父母的思念。学上到五年级时,爷爷的身体出现状况,家中需要他回去帮忙,他要回家了。他离开南宁的那一刻,预料得到从此他的人生再不是这样风和日丽,欢喜无忧吗?预料得到从此的命运将与磨难、苦痛相依吗?满十五岁时,我爷爷去世,最小的叔叔刚两岁,爸爸也还是个孩子,却要与奶奶撑起整个家,尝尽了生活的苦。家中成分不好,处处受人欺侮,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地忍辱负重,如何地坚强不屈,才盼来了生活对他的微笑?
爸爸对南宁月饼的情怀,很深。每年中秋前,他会买上月饼去南宁走走亲戚,探望曾给予他关爱和照顾的亲人。顺便也在民生路、西关路一带买上几斤月饼回家给家人。年年中秋,岁岁月饼,当年那个排队买肉的、在水街上玩耍的孩子已长大成人,他的外婆早已不在人世,他的姑姑也于前年驾鹤西去。每个中秋之夜,爸爸都会在门前摆放月饼,焚香祈福。在圆圆的月亮中,爸爸看到的可是当年的亲人模样,在熟悉的月饼味道中,涌上心头的可是对那段曾经不识愁滋味的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在我的望眼欲穿中,中秋节如期而至。皓月当空,爸爸从铝制饭盒里取出月饼,只见外面的包装纸已被油渗透了,泛着层油光,里面的月饼隐约可见,仿佛在对我们说:“快来吃我呀。”大人们说,南宁的月饼就是好呀,油都特别多,浸得纸都透了。爸爸切好月饼,照例会拿起一小块豆沙喂到一旁心切的我口中,清甜、爽滑的豆沙慢慢在口腔中溶化,满口的香,满心的甜,只要我在家过节,这个环节也是必不会少的。然后,大人们一边品着他们喜欢的叉烧、伍仁,一边细数月饼馅有多少种原料,比如:瓜子、芝麻、瘦肉。小孩子们则拿着自己的那份月饼,在光光月色的宠爱下玩儿去了。
从小到大,我只吃南宁月饼就是这样被惯出来的。真的不是挑食,我很明白那些个月饼承载着爸爸对他生活过的那个环境的怀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