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小家”,顾“大家”

“我与农信共进步的10年”主题征文大赛优秀作品

作者:南宁 谢咏任    日期:2015-10-13 10:08:29

     2005年9月28日,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挂牌成立。十年树人,百年树木,十年记录了农信的改革与发展,也记录了我作为一名农信系统普通员工,与农信同成长共进步的点点滴滴。

 
    “我现在能在你们农信社贷款200万元了,真的非常感谢你当年对我的信任,在我走投无路时贷了2000元给我,农信社真是广大青年创业的贴心人啊!”陆老板在电话里兴奋地说。
 
    初识陆老板是10年前,我刚从县农信联社办公室工作轮换到乡镇农信社信贷岗位。当时他想买一台二手印刷机经营印刷,尚差2000元,亲戚朋友没人肯借钱给他,说他一个没啥文化的农民搞经营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经多方了解情况后,我很快就为他办好了贷款。
 
    在农信社信贷资金扶持下,仅仅10年时间,陆老板的授信额度从2000元到200万元。陆老板的致富事例只是广西农信扶持青年创业的一个缩影。
 
    小吴来自横县一个偏远的乡村,初中毕业后,他拜师学过裁缝,出外打过工,跑过运输,但均不如意。
 
    在农信社一步一步地扶持下,从2006年发放5000元小额农户贷款,到2009年15万元住房按揭贷款,再到2013年50万元抵押贷款,小吴不仅在横县县城购买了一套房子,承包种植了1000多亩甘蔗,还在镇上开了一家日杂批发部。这是近年广西农信社积极为返乡农民工在家乡再就业拓展空间,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一个缩影。
 
    8年前,作为一名基层员工,我因农信改革的机缘被借调到自治区联社,从此与广西农信的改革结下了不解之缘。
 
    深化农信社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而且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每天几乎都在办公室、宿舍两点一线奔忙。尤其是2007年第4季度,是广西银监局、自治区联社联合加快推进全区县级农村合作银行达标组建工作的关键时刻,有时为了确保第二天会议材料不受影响,与同事们晚上加班到凌晨四五点钟是常事,而第二天一样坚持正常上班。
 
    借调期间,有人对我说:“你一个借调人员评优轮不到,又提不了干,还那么卖命干什么?”可我认为,既然选择了投身深化农信社改革这条路,就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一切服从上级组织的安排。
 
    作为一名借调人员,家始终是心中最大的牵挂,最终也是舍“小家”顾“大家”的一种无奈选择。因没有老人帮忙,是妻子一个人既上班又带小孩,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
 
    儿子上幼儿园中班时,一个学期我只去接送过他一次,老师差点误认为小孩来自单亲家庭。2008年3月,儿子住院动手术,由于正在忙着几份急的材料,我没有向领导请假,只能靠妻子独自忙前忙后。
 
    好在妻子理解我:“你安心工作吧,家里有我就行。”想起这段两地分居的日子,我时常觉得亏欠妻子,但每次想起她这句话,我又颇感欣慰。
 
    我真的心存感激,是农信为我创造了成长的机会,提供了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使我从一名基层员工加入自治区联社这支队伍,让我在工作中不断地获得养分、提高自己。我也衷心感谢我的妻子,是她的无私奉献才成就了我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