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以来,我们是朋友

“我与农信共进步的10年”主题征文大赛十佳作品

作者:南宁 周丽佳    日期:2015-10-09 01:17:17

 10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经济刚起步,没有建网点,存取不方便……

10年以来,我们是朋友,相互很信赖,桂盛通便捷,网点便千乡,跨行全免费……
 
(一)
    2005年,金色的秋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听说县里有了个新的银行,大家都去看热闹。小县城里人潮熙熙攘攘,关于农村信用社是不是多可靠,信用社和以前县里自己办后来倒闭的农村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的区别,一度时间里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的新鲜话题。
 
(二)
    2006年,我念大一。信用社的网点就在家附近旁边,妈妈说每次出门取钱都很方便。这一年春节收到的红包利是大了一些,妈妈说,存信用社,方便。我就喜滋滋去信用社开了个自己的“小金库”,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本存折……后来每年春节的压岁钱就习惯性存进了信用社,信用社在我心里成了和节庆紧密关联的象征。
 
(三)
    随着农信社的网点越来越多,超越四大行开到乡镇,越来越便民,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信用社的忠实客户。爷爷年纪大了,我们决定给他在镇里的信用社开个存折,每个月定期给他一些生活零花钱,从此,爷爷也过上了农民每个月也有“退休金”的快乐生活。每逢街天爷爷出门赶圩,都要先到信用社取点钱,然后上街买买逛逛。
 
(四)
    2011年,广西启动第二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开始了每月都有养老金的幸福生活。农村的老大爷说:“以前旧社会让我们交公粮,现在不用交公粮了,国家还给我们发“公粮”(养老金),信用社就开在街上,到处都有,好很方便啊!”这种从无到有的突破,借助于国家的普惠性政策,信用社的便民高效服务,实现了养老保险全覆盖。
 
    时光荏苒,一晃四年又过去,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变化,自治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也像初升的太阳到如日中天。2014年,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实施“桂盛通”进千乡万村工程,加大自助结算终端投放力度, 到2014年12月底,在全区14383个行政村中,除58个城中村、人少分散居住且无信号,以及可就近服务的行政村之外,实现了14325个行政村全部开通“桂盛通”自助结算终端,让参保人员足不出村就可以领取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