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媒体视角

金融时报:三江县农信社助力侗乡脱贫摘帽有诀窍

作者:    日期:2020-12-11 08:32:44

编者按


   2020年12月10日,金融时报刊发题为《三江县农信社助力侗乡脱贫摘帽有诀窍》的文章,报道了三江县农信社金融助力该县实现脱贫摘帽,展示了广西农信人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积极担当的“金融铁军”精神,多措并举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向三江县40万人民群众递交了一份优异的脱贫攻坚“农信答卷”。全文如下: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官方宣布三江侗族自治县实现脱贫摘帽,千年侗寨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三江县农信社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积极担当的“金融铁军”精神,向三江县40万人民群众递交了一份优异的脱贫攻坚“农信答卷”。


   2016年以来,三江县农信社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实抓好,探索建立扶贫小额信贷新模式助力侗乡脱贫摘帽,以“四三三”(即四个强化、三个精准、三个融入)做法实现扶贫产业有发展、农户贷款有效益、人民群众有收入。


四个强化 夯实组织保障


   该社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制,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以“四个强化”凝聚各方力量。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联社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机关部室、网点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联动,全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辖内8个党支部、60多名党员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金融精准扶贫优势,全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强化制度建设。及时出台金融扶贫系列文件,明确工作目标,进一步细化落实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部署。


   强化考核督战。以考核抓管理、以考核促发展,引导加大金融精准扶贫投放力度,人人都有责任状,个个都是作战员。


三个精准 提高脱贫实效


   该社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提高脱贫实效。


   精准评级。组织发动辖内10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工作队联合当地村“两委”、第一书记、帮扶干部对贫困户开展评级和授信,提前实现贫困户建立信用档案和评级授信100%全覆盖工作目标。


   精准投放。紧紧依托地方资源禀赋支持特色产业发展,通过“银行+公司+合作社+农户”“银行+企业+贫困户”等模式,积极扶持特色农业,不断提高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使用成效,全力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和脱贫增收的资金需求。2020年1-10月新增扶贫小额信贷1.98亿元。


   精准扶持。紧紧依托地方资源优势,结合三江县“两茶一木”现代农业产业,重点支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深加工,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和规模化。重点加大贫困村屯优势特色产业支持,创新推出“侗乡茗茶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带动和引导更多贫困户开展特色种植。扶持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了1.6万户建档立卡户(其中扶贫小额贷款户4396户)产业收益进一步提高。


三个融入 助推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该社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工作总要求,将扶贫小额信贷融入生态产业、融入特色产品、融入文化旅游,实现扶贫产业有发展、人民群众有收益。


   融入生态产业,实现扩面增容。基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县情,在山上做大做强茶叶、油茶扶贫产业,在林中做好生态养殖扶贫产业,在水上做好稻渔综合种养扶贫产业,构建茶叶和油茶中长期的产业扶贫、稻渔综合种养“短平快”的立体生态产业扶贫模式。截至目前,该社发放25475万元贷款支持52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茶叶、油茶、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产业。2016年以来,支持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从16万亩增至20万亩;支持油茶低改面积从7.19万亩增长到18.8万亩;支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由3.5万亩发展到7.66万亩。


   融入特色产品,实现提质增效。注重特色产业产品的规模化、品牌化,着力支持特色产品产业链发展,实现特色产品提质增效。扶持壮大扶贫龙头企业,推广“银行+公司+合作社+扶贫小额信贷户”模式,带动建档立卡户发展茶叶、茶油、竹木、侗绣等一系列特色产品。截至目前,扶持打造了多品牌茶油等特色产品,使茶叶、茶油、竹木、侗绣等特色产品价值大为提升,带动了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收益进一步提高。


   融入文化旅游,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三江是广西有名的旅游大县,该社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参与到文化旅游业之中,以自主发展、合伙经营的方式,发展餐饮民宿、商铺、民族服饰等。截至目前,该社共发放7584万元贷款支持15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文化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