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29日,广西日报第八版整版刊登文章《广西农信社:“五个确保”吹响决战脱贫攻坚“冲锋号”》,报道了广西农信社作为植根八桂大地的银行,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做到“五个确保”决胜决战脱贫攻坚的担当作为。广西农信社2016年以来已累计向54个贫困县发放贷款4395.1亿元,惠及贫困人口230多万人,其中扶贫小额信贷占广西发放量的99%以上。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广西农信社将继续铆足干劲,持续奋斗,不放下一个人、一名贫困户,坚决抓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工作,谱写人民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诗篇。
以下为报道全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关键、最吃紧的时刻,广西农信社两万五千多名员工时刻不忘党和政府的重托,扎实发挥好金融精准扶贫主力军作用,把责任扛在肩上,紧密围绕国家和自治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服务全区脱贫攻坚工作,以金融精准扶贫为主战场,以扶贫小额信贷为抓手,强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加大扶贫信贷投放,做到“五个确保”,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吹响“冲锋号”。
开对“药方子”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广西农信社营业网点遍布八桂大地,2016年,凭借点多面广的地理优势和长期服务“三农”贴近农村、贴近农民和贴近农户的“三贴近”传统优势,充分做好金融扶贫的摸底调查工作,对贫困户开展评级和授信,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对除低保户外的10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信用档案和评级授信“两个全覆盖”,实现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为精准投放、精准脱贫开对了“药方子”。截至2020年9月末,该社已评级授信贫困户118.21万户,授信金额551.4亿元,户均授信金额达4.7万元,是全区唯一实现全覆盖的金融机构。
围绕“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谁来扶”等问题,该社联合当地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干部,采取精准帮扶措施,迅速出台《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评级授信管理暂行办法》等22项金融精准扶贫配套政策,使更多的贫困户获得贷款支持。对符合贷款条件、有贷款意愿、有发展产业或项目的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确保“能贷尽贷”。2016年以来,累计向91.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162.2亿元,惠及贫困人口274万,累计向60.7万户(78.9万笔)贫困户发放了353.4亿元扶贫小额信贷,发放了广西银行业99%以上的扶贫小额信贷、60%以上的扶贫龙头企业贷款。
啃下“硬骨头”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广西农信社再次鼓足干劲、精准发力,啃下“硬骨头”,确保完成“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政治目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督战工作意见》,区联社领导亲自挂帅,分片包干,对2020年脱贫摘帽的三江、融水、那坡、隆林、乐业、大化、都安、罗城等 8个贫困县,2019年底贫困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7个县以及贫困发生率在5%以上的138个贫困村所在地的农信社开展督战督查,加大精准投放力度,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有效信贷需求。
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优先保障8个贫困县贷款规模,提高8个贫困县县级农合机构审批权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提高到15万元,担保公司担保贷款自行审批最高可提高到500万元(含)。今年以来,累计向8个未脱贫摘帽贫困县发放各项贷款257.8亿元。另外,向都安瑶族自治县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助力该县脱贫攻坚工作。
甩掉“穷帽子”
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为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广西农信社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紧围绕广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战略,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扶持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将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延伸到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结合广西农业产业化“339”工程(即做强3个千亿元产业、壮大3个五百亿元产业、培育9个百亿元产业)建设,通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引导更多农户开展特色种养、订单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提高农民收入。
依托地方资源优势,重点支持广西蔗糖、林业、酒精、淀粉、桑蚕以及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深加工,加大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水果蔬菜、旅游等产业扶持力度,培育和引导扶贫产业发展。创新推出“金香蕉”“金芒果”等特色农业信贷产品。先后扶持打造大化七百弄鸡、三江红薯、荔浦芋头、富川脐橙、灵山荔枝、融安金桔、百色芒果等农业产业。
积极配合地方扶贫、财政、民政、产业政策,推广产业带动扶贫模式,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兜底、流转租用、统筹生产销售、用工优先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转移就业、增加收入。推广扶贫企业增信模式,对符合直接带动贫困户发展的扶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放宽贷款准入条件、延长贷款期限、利率优惠、提高抵押率等优惠政策,逐步形成“农信社+扶贫企业+贫困户”的信贷服务方式,实现贫困户、扶贫企业、经销商和农信社四方共赢。
走出“新路子”
广西农信社定点帮扶的19个贫困村中,14个已经脱贫,剩余的5个贫困村将于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摘帽。广西农信社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坚决落实贫困村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持续加大对定点帮扶贫困村的金融供给和人、财、物等方面的扶贫支持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2400万元用于支持全辖19个定点帮扶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党组织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
如今,该社定点帮扶的贫困村都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弄陀村的核桃、油茶产业,江洞村的牛心李,达妹村的珍珠李,甲朗村的豆豆米、土鸡蛋,香维村的田螺等都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五年来,广西农信社共定点帮扶贫困村19个,累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8人,选派扶贫工作队员89人,参与结对帮扶的干部员工达2170人,结对帮扶贫困户数4770户。
此外,广西农信社系统员工食堂在采购食材时优先购买扶贫产品,累计购买扶贫农产品1212.12万元,其中,全区农合机构食堂购买扶贫农产品1085.44万元;自治区联社工会年节福利采购贫困地区扶贫产品106.07万元,购买扶贫特别消费券20.61万元。
绽放“致富花”
广西农信社创新打造“金融+电商”精准扶贫新模式,充分发挥广西农信利农商城作为“广西国有企业扶贫产品线上销售平台”的优势,帮助贫困户绽放“致富花”。深入开展消费扶贫,深挖广西本土特色农产品,助力八桂好货行销全国。
2016年以来,广西农信利农商城累计有商户862家,商品达9428款,商城及合作渠道累计销售额达5.45亿元,其中,累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5793户,上架助农产品3124款(通过国务院扶贫办认定,并在中国社会扶贫网上公布的扶贫产品402款),销售助农产品44.7万笔,助农产品销售额1.65亿元,其中,已认定扶贫产品销售额8270万元。
多年来,广西农信社脱贫攻坚成绩突出,自治区联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2017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普惠金融案例“聚焦千家万户 助力扶贫攻坚”荣获2019中国金融年度品牌大奖。2017 -2019年,广西农信社连续三年成为“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行动战略支持单位。2018年11月,广西农信利农商城被自治区国资委正式授权为广西国有企业扶贫产品线上销售平台。利农商城曾荣获自治区商务厅举办的2016年广西“壮族三月三”国际电商节“优秀电商平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