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媒体视角

阳朔农合行积极探索以特色农业为突破口走生态小康之路的金融服务模式

作者:阳朔农合行 谢忠珩    日期:2016-04-29 11:44:55

    广西阳朔位于广西东北部,人口数约30万人,作为国际著名的风景名胜地,阳朔同时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承受着加速经济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经过艰辛的探索,阳朔人民秉持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理念,以特色农业为突破口和战略重点,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农业生态小康之路。作为阳朔人民自己的银行,阳朔农合行践行“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承诺,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结构特点,积极探索符合阳朔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据统计,过去5年,阳朔农合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80多亿元支持阳朔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打造特色农业  走生态小康道路。阳朔农合行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过去5年,阳朔农合行累计评定信用村25个,评级授信农户5.2万户,覆盖面达70%,投放农户贷款30多亿元,支持农民建立了13个生态农业大型示范基地,覆盖阳朔白沙、葡萄、杨堤、兴坪等乡镇,形成以白沙镇为核心的“百里新村”金桔种植新格局,金桔种植成为当地农民朋友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白沙镇蕉芭林村致富带头人赖玉梅,10多年前在阳朔农合行支持下,贷款额度也从最初贷款1万元到现在的50万元,她承包了本村土地200多亩种植金桔,现已成为阳朔当地金桔种植大户,每年收果都超过了100万斤,年收入数百万元。丈夫周汝熹经营的七仙峰茶场,早些年以茶场经营权作抵押向阳朔农合行贷款100多万元,贷款到期后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按时归还借款本息,最近几年不但还清了贷款本息,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办了生态茶叶生产基地和茶文化休闲度假酒店公寓,成为了当地发家致富的典型家庭。据统计,2015年底,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30.18万亩,年产量39.28万吨,产值34.75亿元,金桔种植面积、产量、效益居全国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1.22万元,增长12%,部分村民年均纯收入已超过2万元。
    二是打造特色旅游业  走休闲致富道路。阳朔农合行积极推广最高额循环贷款、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和个体工商户联保贷款。过去5年,阳朔农合行累计发放贷款30多亿元,支持小微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农家乐、家庭旅馆、旅游餐饮等,活跃农村旅游服务市场。座落在“月亮山”脚下的景阳食庄,就是一家在阳朔农合行支持下发展壮大的“本土”农家店,该店老板娘徐玉花是地道的农村人,早些年她爱人在遇龙河畔旁经营一家印象农家饭,夫妻俩积累了“农家乐”管理经验,也尝到经营“农家乐”甜头。近两年,在农合行50万元贷款支持下建成景阳食庄,新开业的食庄两层楼共400平米,最多一天可接待游客1000人次。像徐玉花夫妻这样经营“农家乐”的老板们在阳朔还很多,他们瞄准阳朔生态乡村旅游市场,纷纷转型升级走“生态旅游”致富路。近年,随着阳朔本土文化传承、旅游休闲功能不断地被开发,农业与旅游结合,发展出阳朔特色的休闲农业,千亩茶园、万亩金桔的价值得以充分利用。在阳朔农村,餐饮、住宿等农村服务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这不仅是农民收入的新的增长点,也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据2015年的统计,在阳朔全县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6万多人中,农民就有5万余人。城镇居人均可支配收入3.45万元,增长7.5%,部分村民年均纯收入已超过2万元。
    三是打造美丽阳朔,走幸福自信道路。积极推广“收费权或经营权质押”抵押贷款,引入“银团”贷款合作机制。过去5年,累计发放贷款20多亿元支持阳朔重点项目建设,着力解决中小企业景区基础建设“贷款难”的问题,着力打造了遇龙河示范带、漓江东岸阳朔段示范带、百里新村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带、高田至福利镇青鸟示范带等一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工程,带动了阳朔县改善旅游及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全面发展。目前,以阳朔遇龙河景区和十里画廊景区为核心的景区建设管理更为规范化,得到了世界各地旅客的普遍好评。随着新城区基础设施、荆垭隧道疏导工程、“贵广高铁站至兴阳二级公路”等重点项目建成,以及阳朔正好希尔顿酒店、阳朔阿丽拉特色酒店等精品酒店建成,缓解了县城拥堵的“瓶颈”问题,提升了旅游接待品质和能力。铂尔曼、悦榕庄、希尔顿、六善、宋城等国际知名品牌纷纷抢滩阳朔,为阳朔社会经济发展描绘了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