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西农信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重点聚焦乡村振兴、“一老一小”和社会“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持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发展动力,交出学史力行勇开新局的亮眼“成绩单”。 截至2021年11月末,资产总额、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10856亿元、8987亿元、6967亿元,分别排全国农信系统第15、14和11位,均列广西同业第1位;缴税29.06亿元,居广西同业、区直企业第1位。
坚持学深悟透
多形式学党史走心更走“新”
广西农信社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以农为本、以社为家”的“挎包精神”深度融合,紧紧围绕党史学社史、学好社史悟党史,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部署、高质量推进。通过深学细悟“指定书目”,坚持“第一议题”制度,突出中心组深学践思引领作用,成立8个党史学习教育指导组,巡回分类指导、开展宣讲、解难题办实事,指导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会,8个办事处实现三轮巡回指导全覆盖率。建成面积近600平方米的行史馆,全面展示在党的领导下广西农信70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教育党员干部不忘本来,从党史、社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成为了弘扬“挎包银行”优良传统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新阵地。广西农信社全力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近200场次;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开展宣讲、专题党课280余场;坚持以赛促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隆林农商行隆或支行员工邓相伶进入广西代表队参加“全国党史知识竞赛”总决赛并荣获三等奖;拍摄制作31个红歌快闪,其中,7个登上学习强国,6个登上广西云平台;《十颂党恩》《我唱红歌献给党》《星辰大海》等播放量达70万次;举办了“翰墨颂党恩”广西农信杯全国行业书法展,冠名了广西农信社乡村振兴高铁专列,多形式庚续红色精神入脑入心,增强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聚焦数字转型
特色农金产品打通区域壁垒
广西农信社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优化升级农村金融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聚焦数字转型和科技赋能,开展“智慧金融,兴八桂;信用城乡,惠三农”工程,上线乡村振兴涉农信息系统,60秒可测算出授信额度、8分钟系统自动放款,为全区700多万户农户,提供“线上化、无纸化、移动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广西农信社聚焦农村金融服务短板问题,针对涉农贷款产品“品种少”、小微企业“贷款贵”和脱贫人口“贷款难”问题,创新推出“易农经营贷”“金猪贷”“边民贷”“商税贷”等“桂盛·乡村振兴贷”产品,在13个口岸推广“边民贷+边贸结算模式”累计服务边民超过295万户,累计办理边民互市贸结算量203亿元,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彰显新担当;与社保中心联建,开发养老金到账动态提醒服务,解决老年人到网点打印对账单排队、跑腿问题,惠及29.58万老年客户群体。实施“e挎包”进村入屯工程,让群众少跑腿,惠及超50万城乡居民。在公交、校园、医院等关键民生领域推动智能化金融服务,公交57个,校园269个,医院192个,企业19个,食堂66个。以搭建助农销售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通过“利农商城”帮扶364户脱贫户免费上架助农产品658款,销售助农产品6448万元,有效帮助村民出点子、找路子,为村民解决生产经营资金“难”问题。
落实“四个新”总要求
勇当“五大金融主力军”
广西农信社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时提出的“四个新”总要求,始终对标对表自治区党委“六好”发展新目标,支持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当好“五大金融主力军”,在兴边富民和民族团结进步上彰显农信担当。9月28日,举办“共建壮美广西助力乡村振兴”广西农信服务乡村振兴大会,与区内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五年内投放超1700亿元信贷资金,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10月末,累计与48家厅局级单位、企业集团以及地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意向授信额度3361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截至11月末,累计支持自治区、市、县(区)重大项目202个,贷款余额229.25亿元;支持“一带一路”、“四个一百”企业267家,贷款余额213.38亿元。支持“双百双新”西部陆海新通道项目项目55个,贷款余额58.44亿元;发放全区99.37%的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位居全国农信系统第一。向12个民族自治县、边疆地区分别发放贷款430亿元、152亿元,在兴边富民和民族团结方面彰显新的担当,以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推动农信社高质量发展。